匠人多00后跨界工匠杨工:用BIM技术“敲开”职业新赛道
2025-08-19 11:19:16 来源:今日热点网 说两句 分享到:
编者按:很多人喜欢给00后贴上“年轻”“经验不足”“整顿职场”等标签,这些人不知道的是这代年轻人已经开始展露职业清醒与战略眼光。当市场进入低迷阶段,他们也在为将来筹谋。本期采访对象杨工,就是这样一位兼具工匠精神与时代智慧的代表。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成长轨迹,还原新生代建筑行业职场人的发展路。
杨工,00后,2022年毕业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,目前就职于贵阳一家建筑公司,毕业初期,他和大多数同学一样,每天用CAD画图,但随着工作接触面的扩散,他发现单一的专业技能很难在职场获取晋升与加薪机会。
在一次与同事的交流中,他了解到BIM技术正在行业普及应用,抱着"技多不压身"的想法,杨工利用3个月时间系统掌握了BIM设计相关专业技能。恰逢公司业务拓展,BIM项目需求批量增长,他顺利转型为BIM设计工程师,并借此发展自己的副业,实现了主业转型、副业增收、项目积累发展。
看似水到渠成的成果,实则每一个节点,都凝聚着00后独到的思考与智慧。
匠人多初体验:从搜索到首单成功
杨工分享道:“作为00后,我们表面上看似乎拥有更多职业选择自由。但职场竞争的本质始终是价值交换,市场最终只会为稀缺能力和实际产出买单。”
“唯有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,未来才能真正掌握选择主动权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企业项目往往具有明确的针对性,单靠个人在固定岗位上的常规工作,很难实现快速成长。我们年轻人更应该主动突破舒适区,多渠道积累实战经验,这才是职业发展的关键突破口。“
图片来源:匠人多平台
今年4月,杨工在小红书搜索"匠人接单平台"时发现了匠人多平台。在与匠人多平台负责人王工沟通中,工作人员耐心解答了他所有疑问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杨工顺利完成了在平台的首次接单体验。
对此,杨工坦言:“4月14日,我中了2000多的机电项目标,项目截止日期是4月30日,一个13000平的机电建模项目,我每天干2小时左右,花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完成了项目,并进行了交付,可能是提前一周完成项目的原因,也是获得甲方的五星好评,当时直接就提现了。”
“刚好不巧的是遇到 “五一”放假,我还担心自己是不是被骗了,我的对接人告诉我,财务工作人员都放假了,五一假期结束的第二天资金就到账了,非常开心。”
图片来源:匠人多平台
匠人多的接单实战:3个月11单,综合收入远超同行水平
如今,杨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,时常在匠人多平台承接项目,自今年4月以来,他已成功完成11个订单,整体生活节奏紧凑且充实,白天专注日常工作,晚上投入项目创作,偶尔利用周末旅行放松,短暂的休整后,他又继续投入到新的项目对接。
当问及平台的发单、接单、报价、交付体验时候,杨工分享道:“平台提供了定价参考,我每次报价我都是参考平台提供的参考定价投标,然后根据项目周期进行增减。匠人多的工作人员会根据会员的能力进行派单,会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接单,项目后期平台也会帮忙进行模型审核,能够顺利的把项目交付。”
“每一个项目都会有不同的项目合同,对甲方或者是对我们会员,包括项目的工作界面等,确保每一名会员能够公平公正且合理的对接每一个项目。这个定价参考,不仅能够让甲方更快锁定我,还能够保证我的付出与收入是正比。”
在项目承接与积累方面,他慷慨的分享了自己的接单技巧:“我成交的项目,有平台派发的订单项目,我会根据我自己的情况选择性接单,也会有一些甲方项目联系我,其中有一次我接了两个单子,有时候自己空闲时自己也会抢单子,自己抢到的单子,很不巧那时候自己有点私事处理,就耽搁了。”
“在接单上,其实我每次接单都是找我能够在规定时间完成的高质量项目,花少的时间挣更多钱,当主业和副业同步进行,哪怕市场再怎么不好,我也能减少日常自己在工作上的焦虑。”
当我们一起回顾这3个月的会员体验,并问杨工觉得这个会员资格最值得的地方在哪里时?
他爽快的告诉我们:“这块我就说得直白一点吧,在这3个月里,我花些时间,每一个月能够多出3000-5000的收入,这些都能够减少日常自己在工作上的一些焦虑。另外,主业属于一个萝卜一个坑,在平台上接单,可以丰富自己的项目经验,让自己以后更有价值。”
谈及转型收入变化时,杨工对当下是满意的,他的原话是:"目前,凭借BIM这项复合型技术优势,我的薪资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传统能源行业的同行。"
匠人多的平台赋能:助力个人职业成长路
当我们谈到当下BIM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时,杨工说:“虽然是00后,但是接触了那么多BIM技术,我的工作视野得到了显著拓展,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。以管线综合处理为例,我不再局限于单一管线的调整,而是需要统筹考虑整个系统——比如调整一根风管时,必须同步评估其对相邻管道和桥架的影响。这种系统化的思维方式,让我能够快速捕捉图纸中的关键信息,而同期仍在使用传统CAD制图的同事往往难以达到这样的效率。”
“最直观的体现是在图纸识读方面,从最初需要反复揣摩到现在能够快速捕捉设计意图和关键节点信息,通过BIM模型的可视化呈现,我能够提前发现并解决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,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。"
现在,杨工不仅可以出色完成本职工作,还多次主导与承接了各种项目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项目,从设计、施工到最终交付,他带领团队全程参与。特别是在项目展示环节,通过BIM动画技术为客户提供了全方位的可视化呈现,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。
注:图片为AI生成图
在职业发展上,杨工也有自己的见解:"00后相比80后、90后确实面临着不同的社会环境,暂时没有车贷房贷和家庭压力,看似选择更多。但我们必须认识到,青春是短暂的,市场真正稀缺的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人才。只有持续提升个人价值,才能把握未来的无限可能,我现在是个人工匠,未来应该会发展成为工坊组织,只有集体作战,才能获取更大收益。"
真正的职场自由,从来不是逃避责任的任性,而是掌握选择权的底气。
当同龄人还在为"躺平"或"内卷"争论不休时,他早已用BIM技术搭建起职业跃迁的阶梯,用匠人多平台拓展出多维成长的核心竞争力。
这种"主业精耕+副业开拓"的双轮驱动模式,正是数字经济时代个人价值最大化的最优解——既保持专业深度的"护城河",又构建技能宽度的"瞭望塔"。
平台个人发展规划
在未来规划方面,杨工给出了自己的思考:“在平台接单过程中遇到过不同建筑类型,比如:商业建筑、工业建筑等,针对建模要求存在差异性,之前做的BIM模型还是不够全面,后面也会加强学习。”
“我有看到平台提供的港标BIM课程学习,这或许会是我接下来可能考虑的点,再提高个人的英语水平,研究以下港标的图符,希望可以在平台接更多的项目,赚钱,赚经验。”
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,杨工的成长轨迹恰如一盏明灯,不仅照亮了新生代职业发展路,更是建筑行业从业者在市场低迷中的智慧。
图片来源:匠人多平台
值得深思的是,这种未雨绸缪的智慧背后,本质上都是对抗职业不确定性的武器库,在AI重构职业版图的今天,没有永远的铁饭碗,只有不断迭代的金刚钻。
写在最后
青春是短暂的,但竞争力是永恒的。在变化成为唯一常量的世界里,唯有让自己成为"变化"本身,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。
——杨工
相关新闻
头条推荐
频道推荐
网友热议
热门图片
最近更新